close

2010第九屆馬樂侯.png













2010 第九屆馬樂侯文化行政管理研討會<<新科技於藝術與文化創意產業的萌發>>

時間:12月1日(星期三) ~12月3日(星期五) 
地點: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
(台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11號10樓 )

年終~(跑趴第三攤)

這是個奇妙的研討會
之前沒有參加過,收到這個訊息滿驚訝的!
原來咱們的文化行政機構走得這麼多元且“科技藝術“的呀!

插曲:
和一隻雄搭上計程車,正納悶這研討會的地方沒去過
地址在演藝廳附近?而且在一個基金會裡?
報了地址給司機大姊,大姊有點遲疑確切的位置。
我們順口又說了,資料上寫“張榮發基金會“
大姊馬上說:喔!那是在前國民黨黨部囉!
挖塞。這基金會是有這麼大ㄚ?把黨部的大樓都買下了
大姊說:海運起家的,還有長榮航空、長榮桂冠.....
哎呀,原來張榮發是長榮集團呀!孤陋寡聞哪!我

這次的跑趴,雖只能跑一天。
卻窺見法國政府以及法國文化推動的厚實溫暖與力量
很納悶,喂啥來的法國講者都是男生呢?
呵呵~不論是男生女生,講起法文真是好聽ㄚ~
雖然我都聽不懂,但依然很享受~~~~

anyway~
幾個現場看到印象深刻的影片(也是少數來得及寄下法文名字的啦)

1.Mihai Grecu的短片《凝結》coagulate


2.Sebastien Loghman的短片《無名的領唱者》cantor dust man
http://www.cantordustman.com/
我聽不懂法語,卻覺得這片子很妙。音樂不錯聽~
用花椰菜的幾何圖像重置的特性,在無名的領唱者臉上重置
是有點噁心啦!一個人臉上長滿了很多張小臉,感覺像長滿石頭腫瘤依樣
網路上找不到完整的影片,只有Teaser如下。
找到了他四天完成拍攝的測錄影片。也如下。

 



3.實驗性質電影嘗試:中局部影像位移、關係線索
讓觀眾投入的不是影像內容,而是導引其重視影像線索
關係透視取代視覺透視
可惜這部份的實驗電影網路上找不到資料
倒是因此讓kipling認識這位電影大師 Roberto Rossellini 
他的經典作品:Europa 51


4.一個集結網路上各式民眾提供的聲音,組合成的音樂
延伸提問,詩~字與字之間有著另一種"關係",念的時候會創造出另一種意象
還有,當詩在不同的"載體"上呈現,詩又有了另一種面貌


5.相關研究機構連結

6.相關馬樂侯新聞


主講人一覽表:
Jean-Marc PREVOST 瓊.馬克.裴弗斯特 (法國文化部藝術創作司監察委員)
Eric PRIGENT 艾瑞克.弼融 (菲諾爾法國國立當代影像藝術工作室教務長)
Franck BAUCHARD 法朗克.波夏 (夏特茲法國亞維儂新城國立藝術劇本書寫中心副主任)
Jean-Louis BOISSIER 瓊.路易.博席耶 (法國第八大學新媒體藝術美學研究室及國立高等裝飾藝術學院研究室教授)
James GIROUDON 詹姆士.吉魯東 (法國里昂國立音樂創作中心藝術總監)
Yann ORLAREY 揚.歐拉黑 (法國里昂國立音樂創作中心技術總監)


詳細的議程如下

一天:研討會
2010年12月1日(星期三)

8:30-9:00 報到
9:00-9:30 開幕式
9:30-9:35 主持人引言
主持人:黃寶雲(太極影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9:35-10:25 【議題一】數位藝術創作 :全民政治與公眾力量的介入
講者: 瓊.馬克.裴弗斯特 Jean-Marc PREVOST
10:25-10:35 Q& A
10:35-10:45 茶敘
10:45-10:50 主持人引言
主持人:林國芳(世新大學數位多媒體設計學系教授)
10:50-11:50 【議題二】國立里昂音樂創作中心-音樂創作:
跨界聯合、變動、 新的展演形式

講者: 詹姆斯.吉魯東 James GIROUDON
11:50-12:00 Q & A
12:00-13:30 午餐
13:30-13:35 主持人引言
主持人:姚開陽先生(躍獅影像科技執行創意總監)
13:35-14:35 【議題三】菲諾爾法國國立當代影像藝術工作室-多媒體影音
 藝術 培訓、製作及展演工作室,研究和科技創新的交會點

講者: 艾瑞克.弼融 Eric PRIGENT
14:35-14:45 Q&A
14:45-15:00 茶敘
15:00-15:05 主持人引言
主持人:蔡宏賢(Microplayaround和Dimension+創始人暨創意總監)
15:05-16:05 【議題四】夏特茲亞維儂新城國立藝術劇本書寫中心-
夏特茲的 「探針」:劇場和數位環境的相遇暨實驗空間

講者:法朗克.波夏 Franck BAUCHARD
16:05-16:15 Q&A

*以上議程內容主辦單位保留調整權利
  
二天:研討會
2010年12月2日(星期四)
8:30-9:00 報到
9:00-9:05 主持人引言
主持人:待定
9:05-10:05 【議題五】音樂創作、數位科技研究:一個歷史性的觀點
講者:揚.歐拉黑 Yann ORLAREY
10:05-10:15 Q& A
10:15-10:25 茶敘
10:25-10:30 主持人引言
主持人:王俊傑(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與科技中心主任)
10:30-11:30 【議題六】國立高等裝飾藝術學院及巴黎八大學–
藝術及新媒體設計研究創作:
大學裡的美學研究及高等藝術學院裡的實驗性研究之互補案例

講者:瓊.路易.博席耶 Jean-Louis BOISSIER
11:30-11:40 Q & A
11:40-13:30 午餐
13:30-13:35 主持人引言
主持人:林珮淳(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學系專任教授及數位藝術實驗室主持人)
13:35-14:35 【議題七】作品呈現之闡釋
講者:
艾瑞克.弼融 Eric PRIGENT
法朗克.波夏 Franck BAUCHARD
瓊.馬克.裴弗斯特 Jean-Marc PREVOST
瓊.路易.博席耶Jean-Louis BOISSIER
詹姆斯.吉魯東James GIROUDON/揚.歐拉黑Yann ORLAREY
14:35-14:45 Q&A
14:45-15:00 茶敘
15:00-15:05 主持人引言
主持人:林志明(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教授)
15:05-16:05 【議題八】閉幕:變動、對抗、觀點
講者:
艾瑞克.弼融 Franck BAUCHARD
法朗克.波夏 Jean-Marc PREVOST
瓊.路易.博席耶 Jean-Louis BOISSIER
詹姆斯.吉魯James GIROUDON / 揚.歐拉黑 Yann ORLAREY
16:05-16:15 Q&A
*以上議程內容主辦單位保留調整權利
三天:專業工作坊
2010年12月3日(星期五)

8:30-9:00 報到
9:00-10:00 【討論一】職業 / 產業演變
主持人:李來春(國立臺北科技大學互動媒體設計研究所所長)
講者
講者介紹
Jean-Marc PREVOST 瓊.馬克.裴弗斯特
現任:法國文化部藝術創作司監察委員

巴黎索邦大學藝術史及哲學雙碩士,法國國立文化遺產學校畢業。1991~1992年任馬賽博物館館長,1993~2001年擔任 Rochechouart 省立當代藝術館館長,策劃過諸多專題展覽,並負責 Jean François Bodin 主導的博物館典藏品整理。自2002年起擔任法國文化部造型藝術評委會藝術創作監委。 2003~2009年間負責法國國立當代藝術基金會國內外典藏品推廣政策執行。長期負責展覽規劃和保存,受公家委託策劃多個雙年展,也負責與法國文化部和外交部合作的國際造型藝術代表團相關活動、參與創作編輯研究補助委員會審核計畫,同時是造型藝術代表團和多媒體藝術創作機構對外聯絡人。
Eric PRIGENT 艾瑞克.弼融
現任:菲諾爾(FRESNOY)法國國立當代影像藝術工作室教務長

1963年出生於法國西北方的Morlaix,於上布列塔尼的雷恩二大學取得造型藝術學位之後,被派駐至摩洛哥法國代表處任教職做文化外交,同時也跨足 平面設計和藝術創作領域。並在巴黎八大學歐洲研究學院從事多媒體科技及其應用於藝術創作和藝文傳播方面之研究。1993~2001年,他將國際影音創作 中心、藝術村和藝術暨數位科技研究中心結合在一起。並接連擔任區域發展、多媒體活動計畫及公關執行長;也參與了多媒體展覽的創始及多項結合科技與藝文的創作計 畫,更主辦國際多媒體藝術節(如1999年「多彩多姿的夜晚」和2000年「干擾」,此二項活動皆在貝爾福)和大型國際藝文活動(如坎城的MILIA、蒙 特婁新媒體藝術節等)。 他同時也是數位科技相關廣播節目提案人、主持人及撰稿人,經常受邀擔任國際研討會、各式演講及藝文課程講者。自2002年起擔任菲諾爾工作室的教務長,負 責數位及新科技創作的規劃。
Franck BAUCHARD 法朗克.波夏
現任:夏特茲法國亞維儂新城國立藝術劇本書寫中心副主任

1985年於巴黎政治學院畢業;1993年於戎大學進修文化政策及藝文執行教育學位;1997年通過文化部藝術創作教學監委特考。1993至~1994年參與劇場工作,在95劇場擔任 Jacques Nichet 及 Christopher Barnett 的排助、參與法國和羅馬尼亞巡演並擔任 Pierre Salvadori(電影導演)的劇本監督。1995至1998年擔任地方文化中心顧問,累積戲劇、電影和舞台工作經驗之後,1998至2004年於文化部工作,擔任戲劇舞蹈表演音樂監委;2004年至2006年擔任法國文化部音樂戲劇舞蹈表演部(DMDTS)主任顧問,給予戲劇方面的建議,也在2001 到2006年間文化部多媒體部門(DICREAM)草創時期給予協助。

諸多研究著作,經常於國內外期刊發表關於戲劇和新媒體藝術的文章、出書,也在法國、日本、加拿大舉辦過多場研討會。曾任教於戎、土爾、南特、亞維儂大學以及國立高等電信學院等學校。也是多個藝術評審委員會的顧問或委員。

自2007年1月起擔任夏特茲(La Chartreuse)法國亞維儂新城國立藝術劇本書寫中心藝術總監。
Jean-Louis BOISSIER 瓊.路易.博席耶
現任:法國八大學新媒體藝術美學研究室及國立高等裝飾藝術學院(ENSAD)研究室教授

1945年出生於南法Loriol-sur-Drôme鎮。現為展覽執行委員和新媒體藝術家,同時在法國八大學新媒體藝術美學研究室及國立高等裝飾藝術學校(ENSAD)研究室擔任教授。

原本學數學和物理,後來開始接觸攝影、實驗電影和裝置藝術。1969年參與巴黎八大學(原Vincennes,現名 Saint-Denis)藝術系的創始。1970及1980年代,他研讀歷史、美學、現代及傳統中國藝術,策劃多起相關展覽。80年代初期即以藝術家、研究員及策展人的多重身分,開啟互動藝術之先。他在1985年就開始製作影音光碟互動性裝置,接著自1989年起使用電腦製作互動性作品。身為策展人和藝術家,他參與多起新媒體藝術相關的展覽籌辦:1990-1996年擔任 Saint-Denis 互動藝術雙年展 Artifices 策展人,1992-1997年也擔任龐畢度中心 Virtual Review 的策展人等等,不勝枚舉。他的互動式作品經常在國際展出:威尼斯雙年展、巴黎龐畢度中心、巴黎科學工業城、瑞士洛桑愛麗舍博物館、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中心、舊金山現代藝術中心、德國卡爾斯魯厄媒體和藝術中心、洛杉磯互動媒體藝術節、東京互動藝術中心、日內瓦當代影像藝術中心、赫爾辛基當代藝術館、南韓光州雙年展、里昂雙年展、華沙當代藝術中心、菲諾爾國立當代藝術工作室、波昂國家博物館、京都藝術中心、義大利席耶納教皇宮、里斯本貝倫藝術中心、法國安席博物館等地都展出過他的作品。

1990年他在巴黎八大學成立互動美學實驗室,開始發展一連串有關數位影像的研究及互動性影像藝術實驗計畫。2005年起成為實驗室主任。其互動式藝術相關論文都收錄在2004年日內瓦 Mamco 出版社出版及2008年 Presses du réel 再版的 La Relation comme forme 一書中。
James GIROUDON 詹姆斯.吉魯東
現任:法國里昂國立音樂創作中心(GRAME)藝術總監

在里昂大學修習藝術史、社會學及教育,也在巴黎國立高等音樂學院接受 Pierre Shaeffer 和 Guy Reibel 的指導。1982~1990年於國立聖愛田音樂學院任教,創立電子音樂班。1992年在卡昂大學教授劇場音樂。1981年與Pierre-Alain Jaffrennou共同創立法國里昂國立音樂創作中心 (GRAME),1992年又一起發起里昂舞蹈音樂節,並自2002年正式發展成里昂舞蹈雙年展。從1998至2006年與 Thierry Raspail共同擔任里昂當代藝術館的「舞蹈音樂」聲音藝術展策展人。2000年受瑞士佛立堡之邀為貝呂雅德 (Belluard) 藝術節策展。自2001年9月起替當代音樂專欄「Bloc Notes de la Mapra (Maison des Arts Plastiques Rhône-Alpes)」撰稿。

吉魯東本身是電子音樂作曲家,曾為音樂會和大型演出創作混合獨奏、傳統器樂和電音裝置演出的作品。他寫過好幾齣音樂劇的配樂,也 曾為當代交響樂團、 Aleph、TM+、2e2m、les Neue Vocalsolisten Stuttgart、les Solistes de Lyon-Bernard Tétu、布達佩斯的 Archaeus、羅馬的 Alter Ego、里昂鍵盤擊樂等樂團,及Jean Pierre Robert, Maurizio Barbetti, Elisabeth Grard, Daniel Kientzy, Jérémie Siot, Yi-Ping Yang等許多獨奏者作曲。其作品經常隨著 GRAME 在國外藝術節受邀演出,特別是在歐洲、中國和加拿大。1989年以GRAME集體創作的「GRAME數位音樂」獲得法國學院唱片獎;與 Pierre Alain Jaffrennoue共同創作之歌劇「孿生姊妹」原聲帶「浮士德」在1993年獲得法國唱片銅獎。Forlane(MFA系列)、 ECM、Nova Musica 和 ÂmeSon 也都曾為他的多部作品錄製唱片。 近年來與 Jean-François Estager 合作,持續寫作結合傳統樂器和電子裝置的音樂。2009年接受委託為十方樂集和台北市立國樂團創作。
Yann ORLAREY 揚.歐拉黑
現任:法國里昂國立音樂創作中心(GRAME)技術總監

大學雙修經濟學和資管,也曾於聖愛田音樂學院修習電子音樂。1983年進入法國里昂國家音樂創作中心,現任該中心技術總監。主要研究領域為音樂創作的形式語言、信號處理和即時音樂操作。他是好幾套音樂創作軟體的作者與共同作者,其中包括用於聲音裝置的FAUST程序語言。揚也是作曲家,曾寫過給獨奏、小型合奏和大型樂團演出的器樂演奏作品、互動式作品和錄音帶音樂,大多數的作品都和程式運算有關,曾在歐洲、美國、加拿大、中國和東方國家被演出。
本信件可能包含工研院機密資訊,非指定之收件者,請勿使用或揭露本信件內容,並請銷毀此信件。
This email may contain 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Please do not use or disclose it in any way and delete it if you are not the intended recipien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iplingooo 的頭像
    kiplingooo

    Kipling Chao

    kiplingoo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